近日,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连云港海通公交20路驾驶员周卓文“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”称号。这位在公交一线深耕25年的老驾驶员,以“多等十秒、搀扶一把、问候一声”的平凡坚守,将“敬老”二字深植于职业基因,在十米车厢内搭建起一座敬老爱老助老的暖心桥梁,更引领20路公交成长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、江苏省敬老文明号。

二十五年初心:把敬老变成肌肉记忆
危难时刻:他的肩膀是老人的依靠
传帮带效应:一条线路的敬老基因
“周师傅早!”每天清晨,20路公交的“市一院通灌院区”站台上总能听到这样的问候。七旬的李奶奶腿脚不便,乘坐公交就医已成日常,而周卓文的公交车总会多停半分钟,待她坐稳才缓缓起步。这样的“额外等待”,在他25年的职业生涯中早已成为习惯。
周卓文驾驶的20路公交贯穿医院与老居民区等老年乘客密集区域,老年乘客占比超过六成。他的车厢里常年备着急救应急包和雨伞等物品,方向盘旁的记事本记录着常客的下车点和特殊需求:“徐爷爷独居,爱坐车遛弯”“杨大爷尿毒症,需帮搬轮椅”。翻开周卓文的手机通讯录,存着几十位老年乘客的联系方式,节假日的祝福短信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。
2025年初的一个寒冷清晨,新浦大道惠山路口的一幕至今让人动容。周卓文驾车途经此处时,发现一位老人蜷缩在人行道上,多次挣扎却无法起身。他立即停车开启双闪,蹲下身用身体为老人遮挡寒风,轻声安慰道:“老爷子别急,我陪您等家人”。得知老人可能骨折,他小心翼翼托住其身体,联系家属后又反复叮嘱送医事宜,当晚还特意致电询问恢复情况。这样的救助并非个例。2022年冬夜,他曾将突发心脏病的老人抱上车取暖并护送回家;面对行动不便的王女士,他搬轮椅、找座位,被乘客称为“流动的家人”。从业至今,他累计帮扶老弱病残乘客超过1.5万人次,收获40余面锦旗,每一面都承载着对生命瞬间的守护。
“不仅自己做好,更要带动一条线。”作为20路线路长,周卓文打造“老带新”传帮带体系,在他的带动下,20路的驾驶员都养成了“三看三问”的习惯:看老人有没有座位,看老人有没有拿重物,看老人有没有站不稳;问老人要去哪里,问老人需不需要帮忙,问老人有没有不舒服。让“上车有微笑、途中有照顾、下车有叮嘱”成为全线路的服务标准。从单人善举到团队行动,从十米车厢到整条线路,周卓文用25年的坚守,让敬老爱老成为20路公交最鲜明的底色。这条平凡的公交线路,先后荣获“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”“江苏省敬老文明号”“连云港市工人先锋号”等荣誉,而周卓文获得的这枚“全国敬老模范”奖章,正是对这份坚守最好的见证。
25年,他把敬老刻进了方向盘里,刻进了每一次刹车里,刻进了每一次搀扶里,刻进了每一次等待里。他用方向盘丈量城市温度,用脚步走出敬老之路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公交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这位“银发守护者”的故事,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。随着全国老龄化进程加快,周卓文和他带领的20路公交线,正像一束温暖的光,照亮着老年人的出行路,也为城市文明注入最质朴的温度。在连云港,越来越多的“周卓文”正在涌现,他们用点滴善举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城的“敬老服务网”,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港城大地蔚然成风。